對聖經沒什麼興趣,為了課業需要才不小心接觸這部經典…的片段,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概念:”We are all born idolaters.”(人生來就會偶像崇拜)。當時真是認同到不行,可以拿來合理解釋我崇拜偶像明星的─罪行,在唐老頭的演說課堂上,就用偶像崇拜當主題,證實人人根本都和我是同一流。時隔n年,不知道怎麼,已經喪失追逐偶像的熱情,可能是老了,或是有其他更想做的事情了,與其崇拜什麼,不如崇拜自己。
缺乏自信的人,更需要學會崇拜自己,不是貶抑自己。
有次替某公司重新設計首頁,我花了一些時間,想要琢磨出類似韓國網站愛用的似真似假的背景,讓首頁看起來有別於它們的同行,結果被打槍。對有些客戶來說,真實的就是要看起來是真的。一氣之下,換成完全不同的風格,比較制式,對方就很樂意的說ok。上司抓到機會也跟我說:這xxx做得不錯喔!但我太白目,居然回說:我覺得還好。我太認真去回答這問題,當對方認為很好,我順勢就說個感謝或表示認同,不就得了。事後發現,我有這樣氣餒的回應、無法接受他人讚美,可能是自己太沒自信,覺得第一次提案花了很多心血,應該比較棒啊,沒想到第二次在火大之下產生的成品,會獲得普遍認同。最近才有個朋友和我討論到:什麼是專業?就是客戶點頭微笑很喜歡你的作品時,那就是專業。這種完全客戶至上的日本精神真的太…偉大了。
有個朋友傳來一個新聞:研究宗教的女學者,最後變成通靈者,說常常與祂對話。之後,她就遭受正反兩極化的評價。「大家容易對未知的事情感到恐懼而排斥」─我認同這觀點,但我不解的是,為什麼需要存在一個「祂」?雖然聖經對偶像崇拜的定義好像是「有形」的才算是偶像,但我認為依賴一個無形的存在,好像也是一種崇拜,因為不管無形的祂說了什麼,好像都得戒慎恐懼,不能不聽祂的,因為,祂才是對的。這樣好像會喪失了自己。國中時曾經不懂事去了崇拜道家的同學家聚會,跟著做一些膜拜的儀式,心中只有疑問:為什麼要做這些?
偶像崇拜應該沒有對錯,人的天性就是如此,好像追隨別人比較容易,若要追隨自己的真正意志,就變得困難。聽聞有人原本像我如此抗拒集體洗腦,最後還是倒戈,因為參加了某靈性課程後她痛哭流涕,彷彿找到她真正的方向。我卻覺得,那只是她找到一個可以依附的力量,因為每個人都具有成為菟絲的潛力,真的找到一個可以完全攀附的,當然會感動不已。
有人靠,當然很好,也曾幻想著天天在家打電動不愁錢的優閒生活,或著,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一起追逐著同樣的偶像,沉醉在集體活動的歡樂裡,好像什麼都辦得到了。但我依然警戒著,偶爾要抽離,不管崇拜誰,也要適度崇拜自己,免得被牽著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