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業生要不要加入新創公司?

IMAG1846看完那篇「畢業生應該加入新創公司的三個理由,看完還會想去大企業嗎?」有些不同的想法,好歹也混過兩個新創公司,或聽聞不少同行的酸甜苦辣,不需要參考一堆來源,就想說寫篇實際體驗的專文抒發,提供給畢業生們參考,免得看了一篇文章就很激情,不妨澆點冷水,讓頭腦冷靜後再做選擇。

原文理由一:不再是大企業下的一顆螺絲,在新創公司你可以發揮的空間更多?

其實並不侷限在「新創」公司,其他小公司都有可能發揮所長,因為「人少」,每個任務的動態都滿公開的,能在一旁加減參與,甚至發表意見。我曾在某新創公司擔任設計師時,一位專案企劃發群組信問客戶的臉書粉絲頁簡介的文案要怎寫才好,他信中附上客戶的需求以及他自己發揮創意寫的一段文案。接著,我把自己寫的一段文案,回覆給他,建議他可以把我與同事提供的文案交給客戶做挑選。

好死不死(原諒我用這麼俗氣的字眼)…客戶選中了我的文案。

我的開心得意,反而讓那位專案企劃耿耿於懷,連設計師都跨界占去了他的風采。我自認,人少的地方,同事之間要有彼此掩護以專案成功為主要目標、互相學習成長的正面心態,沒有所謂的派系、競爭。但別忘了,只要有人的地方,就有戰爭,別期待新創公司的氛圍多美好,倒不如先從調整自己心態─我要用正面心態去創造環境。然後,我也預期…甚至經歷過,不管多正面思考還是被環境擊倒的挫敗,沒關係,凡經歷過的,都將會是你寶貴的經驗。書上的、別人說的經驗,都不是你的。

原文理由二:在新創公司上班 1 年,累積的能量等於其他地方的 7 年?

原文的觀察是來自facebook的氛圍。前幾年因為工作的關係,意外認識一位從Google離開返台從事銷售的朋友,聽他的描述,可以感受到環境的自由與創新的能量充沛,但他有一定程度的壓力:同事都很優秀。那我很相信,在那待個一年,不逼自己加速成長是不行的。

但是快速累積能量,不代表就擁有成功的人生─或許,至少,表面上可以看似很成功。

曾遇見過某位連續創業家─哇,這代名詞聽起來夠屌吧!他自有他的強項才能在不到而立之年就連續創業。但是當你貼身與他工作幾日,便發現不如想像。因為在一般觀念中,以為這些成功之士是「蘊藏深深智慧又從容不迫的智者」,實際上卻是「蠻幹的猛將」。

還記得離開新創公司後,我到一家中小企業網路行銷部,這部門也果然是全公司走在最「前面」的,常常搞得業務部或行政部門來喊剎車,連QR code的使用都要先內部研究是否「安全」,網路行銷部的當然是內心OS:研究個鬼!日本都應用在整合虛實的行銷上呢!或許,剛畢業的實習生來到這裡很受挫(連正職的受挫啦),換個角度,你有沒有辦法在一個受限的框框內突破困境、玩出你的創意?我曾這麼想過。事實則證明,要去改變組織是不容易的,而且還證明了:當你去過新創公司體驗過自由的氛圍,要再回到「大公司」或傳統體制的公司,真的是:「瑞凡,我回不去了。」

自由的環境,人少的地方,確實容易有舞台。但偶爾的挫敗,或許能激發「想要改變(世界)」的動力。成功的人生,若是一路順暢當然很好,但有沒有可能變成思慮不夠周全、與其顧慮大局或人際關係而不如當個「蠻幹的猛將」呢?我嘗試過,我還沒辦法去改變組織,還沒學到如何更有手腕地跨部門溝通…但是,不代表你不能。

原文理由三:新創公司的工作態度與熱情……

我沒有去過中型或大型的新創公司,過去待的都是10人上下的,對我而言,小公司就是稍微單純些,每個人都有部分的決定權,能快速詢問周邊夥伴的意見而敲定事情,能夠專注在手頭上的工作,不用焦心於溝通不良,因為大家都有向前打拼的一致默契。

而傳統的企業,我相信還是有熱情存在,只是人多了,分母變大,整體熱情度較低。因為我聽過不只一位大企業的人形容他/她的工作環境,感覺很棒,他/她本身也具備用專業、創意「想要改變世界」的熱情。如果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會因為環境而變化,我想,他本來就不是那個熱情的人,想要實現熱情的人會去掙脫那種環境。

說真的,目前常在舞台上拋頭露面的,不是新創公司,就是某大公司來的,若成功的人生包含了「名」與「利」,大公司的「名」─至少在台灣,依然好用。如果不屑的話,想要靠自己的雙手,那就是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部落客。與其加入新創公司,不如敲打鍵盤啊!

不過,新創公司可以是大公司的跳板。在某新創公司期間,找來不少實習生,都是主動應徵的大專好手,熱情和創意絕對是足夠的,如此優秀的實習生們畢業後,並沒有留下來,還有人去了知名廣告公司,也有正職同事離職後,換到大眾耳熟能詳的企業裡。

結論:熱情歸熱情,年輕就是多嘗試

中秋節前夕,見到了許久未見的外甥,建築研究所畢業兩年了,接過他的名片,一看便知是建築業中的大公司,這小子混得還真不錯。但他難逃成為棋子的命運,即將被公司派到南部,很怕女友會跑掉。若今天是我,其實我會很開心。當初在新創公司,曾以為有機會隨著公司發展擴展到對岸去,想像著出差的日子。但我的夢想,是在最近兼差的小公司裡實現。

我問他,當初考建築系時,應該得會畫圖吧?他尷尬地笑:「也沒有,剛好志願填到而已…」

其實這沒什麼丟人的,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年輕時找到志向,反而是隨著人生的波浪打滾後,才漸漸看清楚靠岸的燈塔在那邊閃爍。

不管畢業生想要怎樣的人生,年輕是最有利的武器,還能夠揮霍個幾年,就怕的是失去嘗試的勇氣,不論新創公司或大公司都需要有勇氣的人,熱情就留到那時再好好發揮吧!

分享出去吧!
Marie馬力
Marie馬力

身兼兩職的自由工作者,自由接案網頁設計,同時協助影音創客數位行銷。目前以架設WordPress網站為主,並為老客戶提供解決方案。偶爾演講與教課。歡迎訊息洽談或來信:mary@marygeek.com

文章: 141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